《内蒙古工大报》
出版时间:2017-06-08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区纪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一周年座谈会召开

金瑞出席并作主旨发言


作者:校社科联
    本报讯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为了纪念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这一里程碑性的历史时刻,5月17日下午,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办、自治区社科联承办的纪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一周年座谈会在呼和浩特召开,来自全区党政机关、党校、高校、社科院、社科联、社科类社团的60余位理论战线上的专家学者重温了总书记“5·17”重要讲话内容和精神,结合自治区社科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阐释和交流。
    我校党委书记金瑞教授作了题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体现哲学社会科学的人民性和时代性”主旨发言。
    金瑞在发言中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属于与政治上层建筑相对应的思想上层建筑,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上层建筑,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如果无法满足人民的需求、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便不能吸引人、感染人、影响人,也就失去了生命力,更不可能发挥自己的社会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这一论述深刻揭示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人民性的本质内涵和价值意蕴。
    金瑞认为,哲学社会科学体现人民性,就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一是要重点解决与人民利益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为民生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建言献策,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理论工作者深入群众、深入社会,使理论研究的大树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二是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为人民做学问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对人民的创新实践进行总结,揭示其规律,指引其发展;三是要服务于人民,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只有体现人民意志、服务人民需求、符合人民利益,其研究成果才能够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可,才能够转化为指导实践的现实力量。
    金瑞强调,哲学社会科学体现时代性,一是要苦练内功,培养理论思维能力。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做到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认清正在成型中的中国模式、中国道路和同样正在变化着的世界历史走向,对新时代的各种难题进行理论把握和阐释;二是要解放思想,紧跟时代。对社会现象要保持敏锐的嗅觉和鲜明的问题意识,并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探索出规律性的东西;三是面对现实,回归现实世界。要做到时代性,就应该“接地气”,立足于时代现实,放眼于人类大舞台,把时代的现实纳入到自己的理论视域中,提出时代性问题并找出解决的方法。

内蒙古工业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7223次访问,全刊已有1189401次访问